2016年11月14日

幹嘛學鋼琴

兒子在進高中前學了三年鋼琴, 在當時我就決定不往檢定考的方向走, 他的年輕老師有音樂碩士學位, 完全學院派, 即使他不參加檢定考, 樂理及手指練習老師也一樣要求.

為了持須讓他有興趣, 練習的樂曲我自己找了非古典的通俗的音樂, 因為老師在這方面霧沙沙 不懂得推薦,  我對他的期望就是等他大了以後, 能夠用音樂排憂解悶. (好些古典鋼琴練習曲我真的不懂得欣賞)

在鋼琴課結束前, 他練的曲子是電玩 Final Fantacy 裡的歌,
他常說這三年的學習就為學這一首歌, 已經很夠了.
然後在這幾年沒繼續學時, 他偶爾會去彈一下, 但絕不是之前老師要求他學的歌, 這個偶爾讓我覺得已經達到當初讓他學琴的目的.

最近他更常自己在網上找樂譜, 多是電玩的配樂 ,我也覺得這些配樂很好聽.

在日本常常有電玩或動漫的管絃演奏會, 他常上youtube看.





2016年11月4日

關於悼念 (2)無法分享的寂寞

...把在我出生之前穿過的,一直放在樟木箱裡,我都沒見過的舊大衣丟了

被告知時,怎麼聽起來不是滋味呢?

「捐掉了」會不會好一點?

抿嘴微搖頭, 我又何必在字面上糾結?

明明是我在兩天之內處理完她的衣櫃,她的房間

並沒有淨空,每個抽屜都留下物件。

那時只覺得是個使命,幫著打理,時間不多,很趕。

*****

看著同樣的照片,有人覺得安慰,有人不想碰觸

有人覺得像在傾訴, 有人覺得是病容

都是正常。

沒去回應,沒有回應,沒有共鳴,

都是正常。

*****。

對面有兩家房子正在大丟特丟,有一間還租了好多次工程用垃圾貨櫃來丟東西, 都是住了很久的老人家離開了。

然後,看到他們開始油漆外牆,為舊屋做基本拉皮工作。喔,連拉皮都不算喔,算是擦厚粉底。

*****

當初不用那麼怕被看到病容嘛。我記得的樣子,你在我夢裡出現的樣子,都是你美好的樣子。

你留下的,是生活裡的小點滴,說過的某句話,做過的某件事。

*****

悼念,無法分享的寂寞。存在於彼此的樹洞中。


2016年9月29日

3.5 世代差異



小女的作業:

如果沒有電話 會怎樣影響到一般人的生活?

我:
得多用電報
得多寫信
多用email


小女:
不能玩Pokemon Go
得收音機來聽歌
得用智慧型手錶
大家開車比較專心

原來啊,

我的電話只是電話
她的電話不包括通話

2016年9月21日

關於悼念

關於悼念這件事

我們以不同的方式

不同的速度進行著



2016年9月20日

百日告別

最近突然對一首老歌產生另一種感覺

半夢半醒之間


就在半夢半醒之間 我們越過時空相見
每一分鐘換成一年 哦究竟能有多少纏綿

就在半夢半醒之間 我們忘了還有明天
忘了保留一點時間 哦好讓這種感覺永遠


迷迷糊糊睜開雙眼 醒來妳已了無蹤影
再回到夢裡 夢已不相連 哦...愛妳
似夢似真 轉眼改變 夢已不相連



何時會半夢半醒呢? 通常是鬧鐘按下去又睡著, 時間不長
或是回籠覺吧.

我就是在這種情形下夢到媽媽的,
很普通的日常場景,
有在舊家的,  有在陌生地方的.

媽媽的樣子就是伴隨我長大的樣子,
不是她介意的病容.

關於悼念這件事, 原來是這樣的private, 這樣的私密.
跟剛失戀一樣, 跟胃酸的頻率一樣, 時時上來反芻一下.
不同的是, 伴隨的回憶, 零星的記憶, 療傷的過程, 從一開始的心酸 , 哽咽
慢慢成為一種溫暖的力量.

可是這樣的私密有時候是不得以而為之,
因為沒有人可以分享珍藏這些點點滴滴.
有些家人不能接受她的病容...   但我覺得她只是瘦些
她仍然能坐起來自己端碗吃東西
雖然都沒胃口了
她仍努力地進食


有一天她眼角一直有抹不完的淚
"不要難過啊 你說婆婆說過的 分離不要難過"


離家多年, 回家時的食具被褥等, 在回家前媽媽通常都會準備好,
這次回去, 到臨走前我才把這些東西補齊.
買了殺蟲劑, 馬桶沖劑, 替換廚房海綿...   沒有媽媽的家像缺一個大洞,
我能做的只有這些.

跟著棺木一起擺著的衣物, 多是前一晚阿姨幫著張羅的,
沒有另外去購買新的.
這是自己的見識不夠, 沒能早做準備,
一直到寫這文的現在, 我才察覺.

身體的疲累, 時差無法入眠, 走在路上滿面的淚,
腫脹的雙腳雙腿 ,
這些情緒, 我沒有準備.
從來沒有如此期待能在機場, 安安靜靜去坐著等候班機.

記得夫家弟媳的爸爸過世時 (非華人) ,  逝者的子女外孫女們並不忌諱的在家祭時, 摸摸棺裡逝者的手,  整理衣服, 讓傳統的我公婆看到驚嚇不已.

這次在媽媽蓋棺前撒往生米的時候, 我順了順一小撮她的頭髮, 很細軟的頭髮. 這個moment ,  這一瞬間我記得好清楚.

看到韓劇戲裡的靈骨塔做得好像格子趣一樣, 一格格透明的, 除了骨灰罈, 還可擺些簡單的紀念物品 像相片啦等等, 覺得能夠時不時在一個交通方便的地方去弔唁逝者, 這樣似乎也蠻好的.

然後... 謝謝大哥辛苦奔走 謝謝阿姨的陪伴及幫忙